当前位置: 江苏网络电视台-汽车频道 > 独家报道> 谁说美国赛车不能劈弯?
1.5L 手动 锋跃型 1.5L 自动 锋跃型 1.5L 自动 锋潮型 EcoBoost 125 自动 锋潮型 国V EcoBoost 125 自动 锋潮型 国VI EcoBoost 180 自动 锋潮型 EcoBoost 180 自动ST Line EcoBoost 180 自动 锋耀型
1.6L 手动 舒适型 智行版 1.6L 自动 舒适型 智行版 1.6L 手动 风尚型 智行版 Ecoboost125 手动 超能风尚型 智行版 1.6L 自动 风尚型 智行版 Ecoboost125 自动 超能风尚型 智行版 Ecoboost180 自动 精英型 Ecoboost180 自动 运动型
每每提到法拉利和兰博基尼这两个品牌,除了那些不胜枚举的超跑之外,两位创始人之间结下的梁子也是车迷津津乐道的故事。虽然这“梁子”从来没得到过任何一方的官方证实,但是车迷都相信费鲁吉奥·兰博基尼一定是被恩佐·法拉利给气着了,这才有了“蛮牛”这个品牌。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两个品牌,而是恩佐·法拉利又“得罪”的一个人——亨利·福特二世,和那辆在勒芒横扫欧洲贵族老爷们的GT40。
上世纪五十年代,场地赛车的狂潮席卷了战后的欧洲大陆,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超跑品牌在当时最起码会参加一两项场地赛。在这些场地赛中,勒芒24小时耐力赛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耐力赛之一,成为了这些豪门厂商竞争的舞台。
福特计划参与到这项久负盛名的赛事是进入六十年代之后的事情,不过尴尬的是福特在当时并没有能够参与到这项赛事的赛车。但是当时福特的掌门人——亨利·福特二世具有典型的美国人特质:特别务实,他认为组建一支车队周期长、见效慢,不如直接买现成的。于是亨利·福特二世把目标锁定在当时非常有竞争力的法拉利车队,洽谈的结果显而易见,谈崩了。说起来这事还真不能怪恩佐·法拉利脾气不好,亨利·福特二世开出来的条件实在苛刻,特别是要求法拉利退出印第500赛事这一条。
最终,亨利·福特二世找到了萝拉公司,在萝拉MK6赛车的基础上研发新的赛车,并且还签下了前阿斯顿·马丁车队经理约翰·威尔负责车队的组建。万事俱备,终于在1964年,福特的新赛车诞生了,这就是GT40 MK.I。数字“40”的含义比较特殊,指的是车身高度40英寸,美国人给赛车命名的方式确实很独特。
1964年,GT40 MK.I首先参加了纽博格林1000公里耐力赛试试水,虽然在比赛当中一度排名第二,但是最终因为赛车稳定性不佳而退赛。之后GT40 MK.I又参加了1964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不过成绩不佳。这直接导致了从阿斯顿·马丁挖来的车队经理约翰·威尔被炒了鱿鱼,之后车队由卡罗尔·谢尔比接管,并且他本人也参与到赛车的改进设计当中。
随着亨利·福特二世不断追加预算以及卡罗尔·谢尔比的不懈努力,GT40 MK.I赛车在1965年的一些比赛中终于有了起色,比如在戴通纳 2000(现在更名为戴通纳24小时耐力赛)中获得冠军。在同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虽然成绩仍然不理想,但是通过这两年的积累有实力和欧洲豪门一较高下。
本着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原则,1966年的勒芒赛场上,有13辆福特赛车参赛,最终只有三辆GT40 MK.II赛车完赛,不过这三辆车包揽了前三名,完成了对法拉利的复仇。
参加1966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13辆赛车中,除了完赛并包揽前三名的赛车是GT40 MK.II之外,另外10辆未能完赛的赛车中,还有5辆GT40 MK.I赛车,另外5辆是GT40 MK.II赛车。这两款赛车的区别主要在于发动机,MK.I赛车采用的是福特4.7L V8发动机,MK.II赛车使用的排量更大的7.0L发动机,因此MK.II赛车为了安装这款更大、更重的发动机,在底盘和其它一些细节上进行修改来适应发动机的变化。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